聊聊我对AI智能体的看法

AI智能体(Agent)正逐渐被大众熟悉。我想分享一下现阶段自己对AI智能体的一些看法。

1.定制和使用智能体都有成本,不能忽视资源消耗的问题。

比如你用AI平台开发了一个能解决具体问题的智能体,如果免费开放给他人共享使用,这种模式就是不可持续的,因为用的越多,消耗的token等计算资源就越多,大模型公司通常会直接从你的账户里扣费。虽然目前很多平台提供一定的免费调用额度,但这些额度远远不够用。我多次在测试一个Agent的过程中,还没完成调试,当天的免费额度就已经耗尽了。

未来我们要习惯于“按需付费”的模式——就像水电煤一样,使用的资源越多,费用越高。这一点本质上与电信话费、高速公路的流量还是有所不同,不按通道使用付费,按消耗付费。

所以,除了给目标客户做付费的AI智能体,智能体就只适合自产自用了。给你自己的工作流做成几个智能体,实现自动化,先解决自己的问题。

2.成功的智能体直接解决刚需,而不是炫技。

真正成功的智能体,一定是直接解决了用户的某个刚性需求。使用者不在乎你用了什么AI技术或是编程工具,只在乎是否真的好用、有没有帮到他们解决问题。不是什么需求都需要智能体,因为大模型本身的能力就足够了,你要学会直接使用大模型(而且免费)。很多智能体广场里的智能体连鸡肋都算不上,很多小玩意花里胡哨,看似有用实则多此一举,明明一个Prompt就能搞定的事情,非要包装成一个智能体。

3.用AI制造流量工具,多数目的是“薅羊毛”。

很多有点技术的人利用AI发展窗口,制造所谓的“流量工具”。这类工具往往以吸引眼球为目的,缺乏实质价值,甚至通过制造焦虑、诱导关注来获取短期流量。例如一些打着“AI副业赚钱”旗号的付费课程,本质上就是在“薅羊毛”,靠贩卖焦虑牟利,既不道德也不可持续。AI的价值应该体现在提升生产力、优化用户体验、推动社会进步上,而不是成为某些人收割流量、骗取信任的工具。

4.用AI制造信息垃圾,是一种信息污染。

有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AI生成大量无价值的内容,形成“信息垃圾”。这些内容充斥在网络空间中,不仅没有帮助用户获取有效信息,反而造成了严重的“信息污染”。一段文字就说得清的问题,非得利用AI技术做成一个声文并茂的视频,播放完了还没有单独看文字清晰,有必要吗?画蛇添足的信息工具制造了大量的互联网垃圾,可能是满足了很多人的即时的碎片信息需求,但同时埋没了很多真正有价值的信息,让用户在海量数据中迷失方向,降低了整体的信息质量。AI本应是信息处理的利器,但如果被滥用,也可能成为信息混乱和信息污染的源头。

最后,我想说的是,AI智能技术给我们爱学习、爱思考的人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赋能,我们应善于使用这个时代福利,沉下心来,而不是用浮躁的心态去制造焦虑、制造垃圾。

(已发微信公众号:新知小站读研报)

分享到:
没有账号? 忘记密码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