戒盈杯之谜

文本标签:

戒盈杯之谜,共21480字。

引子:《商道》是韩国作家崔仁浩的一部小说,描绘了19世纪初朝鲜巨商林尚沃真实而神秘、传奇的一生,以及他的赚钱之道和花钱之道。本故事选自《商道》中戒盈杯之谜章节,讲述了石崇大师从执迷到开悟的人生轨迹。

1

林尚沃服服刑未满一年便获释,这得益于戒盈杯 “杀身成仁” 救了他。

林尚沃曾亲眼目睹了戒盈杯被打破时流出的鲜血,他把破损的杯子捡了回来,把血迹清洗干净后,恭恭敬敬地摆到桌上,拜了三拜,并发誓一定要悟出戒盈杯蕴涵的禅意。

获释后,林尚沃即刻收拾行装,只带一名仆人与破碎的戒盈杯,对去向缄口不言。他直奔京畿道的官营瓷器制造厂,戒盈杯很可能就产自那里的官窑。

抵达时,官窑陶工已提前解散。幸得留守的奉事指点,告诉他有位九十多岁的池姓老人,曾是当地最顶尖的陶工,可以去问问。

奉事领着林尚沃,找到了池老人的院子,费了好大的周折才得到老人家的开口回答。

林尚沃躬身行了一个礼:“我是为了一样东西才来打扰老人家的。我很想知道造这个东西的人是谁,它和它的制作人到底有什么关系。听说老人家几十年来一直在分院担任总监督,对往来的工匠都很了解,所以就冒昧地找来了。”

“是什么东西?”

林尚沃小心翼翼地打开包裹,把戒盈杯两手捧给老人。

“就是这个杯子。”

老人默默地接过杯子,把它凑到灶口,借着火光左右查看着。

忽然,林尚沃发现戒盈杯开始不停地晃动,仔细一看发现那不是戒盈杯在晃,而是老人家捧着杯子的手在颤抖。

“这个杯子,这个杯子……”

老人家全身开始颤抖,嘴里反复叨念着这几个字,像丢了魂似的。

“这个杯子,怎么会打碎了?”

池老人说这话的口气不像是问别人,倒像是在问他自己。

“来了……终于来了……”

看到老人家这副失魂落魄的样子,林尚沃忍不住追问道:“老人家您知道这个杯子的来历吗?”

老人家点着头答道:“当然知道……”

“那它是您老人家制作的吗?”

池老人抬头看着林尚沃,语无伦次地说:“这个杯子……它不是人造的,是神灵造的神器。” “天底下就没人能造出这样的神器杯子!”

就在那一瞬间,林尚沃忽然意识到,这位老人家好像知道戒盈杯的奇妙之处。用它盛酒只能倒七成满,如果再继续倒的话,杯子里的酒会自动消失。不仅如此,如果硬要倒满的话,别说一缸酒,就算把汉江的水全倒进去,也无济于事。

“老人家,您是分院里最好的工匠,难道连您也造不出这样的杯子吗?”

老人家摇着头回答道:“是的,跟造这个杯子的人比起来,我只能算是个会制作些粗碗俗缸并在街头巷尾叫卖的陶工了。”

池老人没有说话,而是开始往打碎的戒盈杯中倒酒。被打碎的戒盈杯已完全失去了灵性,连半杯酒都盛不了就开始外溢。

“你看!看到了吧!”老人家脸上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苦笑,他喃喃自语道:“知道了又有什么用!已经是久远以前的事,而神器反正也已经被打碎了。”

池老人又自言自语地说:“全都是毫无意义的事,一点儿用都没有。”

池老人的沉默在经过与林尚沃之间的一番长谈后被彻底打破,慢慢地,老人的思绪被拖回到往事中,他开始讲述他的故事。

那天晚上,老人家的故事一直从明月初升的傍晚讲到月落星稀的黎明,就好像他的一生只是在等待戒盈杯的到来中度过。

此隐藏内容查看价格为2米粒,请先
如果链接失效,请发邮 2479799300@qq.com

6

后记。

就在他制作戒盈杯后,他离开了养父池老人,来到义州的边境小村隐居。他随身携带着戒盈杯,放弃原名”禹明玉”,改叫”石崇”。他不愿再做什么当代最著名的陶工,而是选择了遁入空门,削发为僧。

读后感。

这个故事最触动我的地方,是看到人的“欲”令我瑟瑟发抖。那欲,仿佛不知源头、源源不断的水流,注入人生的杯盏,平缓还好,若太痴就是洪水猛兽,破坏力是难以承受的。

戒盈杯注酒超七成便会漏空,是以此来警示欲望。可欲望究竟是什么,其浓淡多寡是靠警示就能控制调节吗?无论如何,应做到自我警醒才是。

分享到:
没有账号? 忘记密码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