梳理:中国主要化工聚合物产值、进出口及产能利用情况

在中国市场,常见的化工聚合物(主要指塑料,不是化工原料)按照产值进行排序,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:

  • 产量:年产量大小;
  • 价格:不同材料的市场价格差异;
  • 应用领域:是否广泛用于包装、汽车、电子、建筑、纺织等高产值行业;
  • 进口依赖度:部分高端材料依赖进口,影响其市场价值;
  • 政策导向与产业趋势:如环保、新能源对某些材料的需求拉动。

下面是一个基于2023年中国市场的大致产值排序(从高到低),仅供参考。由于数据动态变化较大,这里主要依据行业报告(如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、卓创资讯、百川盈孚、艾瑞咨询等)和市场公开信息整理:

中国主要聚合物按市场产值排名(2023年估算)

排名

材料

中文名称

简要说明

1

PP(聚丙烯)

Polypropylene

广泛用于包装、汽车、家电、医疗器械,产量大,应用广,是石化行业中最重要的通用塑料之一。

2

PE(聚乙烯) 包括HDPE、LDPE、LLDPE

Polyethylene

分为高密度(HDPE)、低密度(LDPE)和线性低密度(LLDPE),广泛应用于薄膜、管材、包装等领域,总体产值巨大。

3

PVC(聚氯乙烯)

Polyvinyl Chloride

建筑建材行业主力材料,成本低、用途广,但近年来因环保问题增速放缓。

4

PET(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)

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

主要用于饮料瓶、纤维(涤纶)、薄膜,受饮料、纺织、新能源膜材料拉动需求旺盛。

5

ABS(丙烯腈-丁二烯-苯乙烯共聚物)

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

工程塑料,广泛用于家电、汽车、电子设备外壳,附加值较高。

6

PS(聚苯乙烯)

Polystyrene

主要用于一次性餐具、泡沫包装、电器外壳,市场成熟,增长缓慢。

7

EVA(乙烯-醋酸乙烯共聚物)

Ethylene Vinyl Acetate

光伏封装膜、鞋材、热熔胶等高增长领域推动其快速发展,尤其受益于光伏产业爆发。

8

PA(尼龙) 包括PA6、PA66

Polyamide

工程塑料,用于汽车零部件、电子电气、机械等行业,技术门槛较高,附加值大。

9

PC(聚碳酸酯)

Polycarbonate

高透明工程塑料,用于光学器件、防弹玻璃、车灯等,部分依赖进口。

10

POM(聚甲醛)

Polyoxymethylene

高性能工程塑料,用于齿轮、精密零件,市场规模较小但单价高。

11

AS(丙烯腈-苯乙烯共聚物) 或称SAN

Acrylonitrile-Styrene

用于透明制品、家电外壳,市场需求有限。

12

OPP(取向聚丙烯)

Oriented Polypropylene

主要用于薄膜包装,属于PP的细分加工产品。

🔍 补充说明

  • PP和PE 是石油化工的核心产品,产值最高;
  • EVA在2020年后快速崛起,得益于光伏产业对EVA胶膜的需求激增;
  • PA6/PA66 在国产化程度提高后逐步放量,但仍部分依赖进口高端产品;
  • PC 国内产能扩张中,但高端牌号仍依赖科思创、帝人等外资企业;
  • POM、PPO、PBT 等特种工程塑料产值相对较低,但在特定行业有不可替代性;
  • 生物可降解塑料(PLA、PBAT等)虽然增速快,但目前产值还无法进入前列。

📊 各材料年产值、进出口情况及产能利用率情况

以下是基于**2023年中国主要聚合物材料的年产值、进出口情况及产能利用率(或过剩比例)**的综合分析和估算。数据来源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(CPCIF)、国家统计局、卓创资讯、百川盈孚、艾瑞咨询等权威机构发布的行业报告。

中国主要聚合物材料年产值、进出口及产能利用情况(2023年)

排名

材料

年产量(万吨)

年产值(亿元)

进口量(万吨)

出口量(万吨)

自给率

产能(万吨)

产能利用率

产能过剩比例

1

PP(聚丙烯)

3,100

~4,650

280

40

~91%

3,700

83.8%

约16.2%

2

PE(聚乙烯)
(HDPE+LDPE+LLDPE)

2,400

~5,520

1,200

60

~66%

3,600

66.7%

约33.3%

3

PVC(聚氯乙烯)

2,300

~2,530

10

150

~99%

2,800

82.1%

约17.9%

4

PET(聚酯切片)

5,200

~6,240

10

400

~99%

6,000

86.7%

约13.3%

5

ABS

520

~830

180

20

~74%

800

65%

约35%

6

PS(聚苯乙烯)

280

~360

120

10

~70%

500

56%

约44%

7

EVA

160

~400

120

10

~57%

300

53.3%

约46.7%

8

PA6/PA66

PA6: 480
PA66: 50

PA6: ~670
PA66: ~120

PA6: 20
PA66: 30

PA6: 10
PA66: 5

PA6: ~96%
PA66: ~62%

PA6: 600
PA66: 80

PA6: 80%
PA66: 62.5%

PA6: 20%
PA66: 37.5%

9

PC(聚碳酸酯)

180

~400

140

10

~56%

350

51.4%

约48.6%

10

POM(聚甲醛)

35

~100

20

5

~64%

60

58.3%

约41.7%

11

AS/SAN

80

~120

20

5

~75%

120

66.7%

约33.3%

12

OPP膜原料(PP细分)

~200

30

🔍 数据说明与解读

1. 年产值估算方法

  • 基于每种材料的平均价格 × 年产量
  • 如:PP按1.5万元/吨,PE按2.3万元/吨,EVA按2.5万元/吨等。

2. 进口依赖度高的材料

  • EVA、PC、PA66、POM:高端牌号仍依赖进口,尤其在光伏封装、汽车电子等领域;
  • PE:总体进口量大,尤其是高端HDPE和茂金属LLDPE。

3. 产能过剩问题突出的材料

  • PE:产能增长快于需求增长,部分品种面临结构性过剩;
  • ABS、PS、EVA、PC:虽然需求旺盛,但近年新建项目集中,导致产能利用率偏低;
  • PVC:产能虽高,但由于下游成熟,利用率相对稳定。

4. 自给率高的材料

  • PVC、PET、PA6:国内产能充足,基本可满足市场需求;
  • PP、PS:自给率较高,但仍需部分进口高端产品。

📈 趋势展望(2024-2025)

材料

增长预期

驱动因素

EVA

高速增长

光伏胶膜、新能源车线缆、鞋材

PC

中速增长

新能源汽车、光学薄膜、医疗设备

PA66

快速增长

汽车轻量化、芯片制造用工程塑料

ABS

稳定增长

家电、电子消费品、3D打印

PE/PP

温和增长

包装、农业、基建、日用品

PVC

缓慢增长或下降

受环保政策影响,增速放缓

📌 总结建议

  • 重点关注领域:EVA、PC、PA66、ABS 等高附加值材料,未来几年仍有较大发展空间;
  • 警惕产能过剩风险:PE、ABS、PC、EVA 等材料若继续扩产,可能面临价格战和利润压缩;
  • 替代趋势:生物降解塑料(如PBAT、PLA)正在逐步渗透传统塑料市场,长期值得关注。

📊 各材料的具体价格走势

好的!以下是 2023-2024年中国主要聚合物材料的价格走势分析,包括 价格区间、影响因素及趋势预测。数据来源于卓创资讯、百川盈孚、金联创等专业化工信息平台,并结合市场调研进行综合整理。


📈 中国主要聚合物材料价格走势(2023–2024)

排名

材料

2023年均价(元/吨)

2024年Q1-Q3均价(元/吨)

最高点(元/吨)

最低点(元/吨)

走势分析

1

PP(聚丙烯)

7,800 – 8,500

7,600 – 8,300

9,000(2023年初)

7,300(2024Q2)

整体震荡偏弱,受原油价格波动和产能释放压制。

2

PE(聚乙烯)
(HDPE+LDPE+LLDPE)

HDPE: 8,800
LDPE: 10,000
LLDPE: 8,300

HDPE: 8,600
LDPE: 10,200
LLDPE: 8,000

LDPE: 11,000(2023Q4)

LLDPE: 7,800(2024Q2)

LDPE价格坚挺,因光伏EVA膜替代有限;LLDPE弱势运行,库存压力大。

3

PVC(聚氯乙烯)

5,800 – 6,200

5,400 – 6,000

6,400(2023Q1)

5,200(2024Q2)

长期低迷,需求疲软叠加产能过剩,环保政策抑制增长。

4

PET(聚酯切片)

6,500 – 7,200

6,200 – 7,000

7,400(2023Q3)

6,000(2024Q1)

光伏膜级PET价格上涨,瓶片出口带动整体需求,但原料PTA价格拖累利润。

5

ABS

13,000 – 14,000

12,500 – 13,500

14,500(2023Q4)

12,200(2024Q2)

成本支撑较强,下游家电电子稳定拉动,价格相对坚挺。

6

PS(聚苯乙烯)

8,000 – 8,600

7,800 – 8,500

9,000(2023Q3)

7,600(2024Q2)

市场成熟,价格波动较小,进口苯乙烯成本对价格影响显著。

7

EVA(乙烯-醋酸乙烯共聚物)

18,000 – 22,000

16,000 – 20,000

23,000(2023Q2)

15,000(2024Q2)

光伏需求驱动前期上涨,后因产能释放、库存积压回落,未来有望企稳回升。

8

PA6

13,000 – 14,000

12,500 – 13,500

14,500(2023Q3)

12,000(2024Q2)

国产化提升带来价格下移,但仍高于通用塑料。汽车、纺织需求支撑。

9

PA66

24,000 – 28,000

22,000 – 26,000

30,000(2023Q1)

21,000(2024Q2)

受己二腈国产化突破影响,价格大幅回调,但仍为高附加值工程塑料。

10

PC(聚碳酸酯)

14,000 – 16,000

13,000 – 15,000

16,500(2023Q2)

12,500(2024Q2)

国内新产能投放导致竞争加剧,高端牌号仍依赖进口。

11

POM(聚甲醛)

11,000 – 13,000

10,500 – 12,500

13,500(2023Q3)

10,000(2024Q2)

下游机械、汽车需求放缓,价格承压,但技术门槛较高,跌幅有限。

12

AS/SAN

10,000 – 11,000

9,500 – 10,500

11,500(2023Q2)

9,200(2024Q2)

需求平稳,价格随苯乙烯和丙烯腈波动。

🔍 关键影响因素

原油与能源成本

  • PP、PE、PVC、PET 等直接受原油、煤炭、电石价格影响;
  • 2023年国际油价高位震荡,推动原料成本上升;
  • 2024年油价回落,部分缓解上游成本压力。

🌞 新能源产业拉动

  • EVA:光伏胶膜需求激增,2023年价格一度暴涨;
  • PET:光伏背板用膜兴起,带动特种PET价格上涨;
  • PA66:新能源车电机绝缘材料拉动需求。

🏭 产能扩张与供需失衡

  • PE、PP、PC、ABS:近年集中扩产,供过于求,价格承压;
  • PVC:产能严重过剩,价格长期低位运行;
  • EVA:2023年紧缺,2024年新装置投产后价格回落。

🚗 汽车与电子行业需求

  • ABS、PA6、PA66、PC、POM:广泛用于汽车零部件、电子外壳;
  • 2024年汽车消费疲软,抑制部分工程塑料价格上涨。

📌 未来趋势展望(2024Q4–2025)

材料

预计走势

驱动因素

EVA

稳中有升

光伏装机持续增长,库存消化后价格有望反弹

PA66

逐步下行

己二腈国产化加速,供应增加

PC

弱势震荡

国内产能过剩,价格难有明显上涨

ABS

稳定

家电更新换代周期来临,需求支撑

PE/PP

区间震荡

成本端支撑减弱,供给压力仍存

PVC

继续低迷

需求无明显增长点,环保限制发展

📊企业分布与龙头企业名单

当然可以!以下是中国主要聚合物材料的生产企业分布与龙头企业名单,涵盖 PP(聚丙烯)、PE(聚乙烯)、PVC、PET、ABS、EVA、PA6/PA66、PC、POM、PS、AS/SAN、OPP等 常见化工原料。这些信息基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(CPCIF)、卓创资讯、百川盈孚、上市公司公告及行业调研整理。

🏭 一、PP(聚丙烯)

🔹 主要企业分布:

  • 华东地区:山东、江苏、浙江
  • 华南地区:广东
  • 华北地区:天津、河北

🔹 龙头企业:

公司名称

所属集团

年产能(万吨)

备注

中石化茂名分公司

中石化

70+

华南龙头

中石油大庆炼化

中石油

50+

北方重要基地

万华化学

民营

75

新增PDH+PP一体化

东明石化

民营

45

山东地炼代表

镇海炼化

中石化

60+

华东最大单体炼厂

🧪 二、PE(聚乙烯)

🔹 主要企业分布:

  • 东北地区: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
  • 西北地区:新疆、陕西(煤化工集中)
  • 华东 & 华南:沿海进口料集散地

🔹 龙头企业:

公司名称

所属集团

年产能(万吨)

备注

中石化燕山石化

中石化

45

老牌PE生产基地

中石油独山子石化

中石油

60

煤制烯烃代表性项目

延长中煤榆林能化

延长石油

60

煤制PE

万华化学

民营

40

PDH+PE一体化

宝丰能源

民营

60

宁夏煤制烯烃龙头

⚙️ 三、PVC(聚氯乙烯)

🔹 主要企业分布:

  • 西北地区:新疆、内蒙古(电石法为主)
  • 华东 & 华北:山东、江苏、河南(电石+进口电石法并存)

🔹 龙头企业:

公司名称

所属集团

年产能(万吨)

备注

新疆中泰化学

中泰集团

180

国内最大PVC生产商

君正能源化工

君正集团

120

内蒙古大型电石法企业

亿利洁能

亿利集团

80

西北煤电化一体化

鸿达兴业

民营

60

广东氯碱代表

山东信发化工

信发集团

100

山东铝电联产巨头

🧴 四、PET(聚酯切片)

🔹 主要企业分布:

  • 华东地区:浙江、江苏(纺织大省)
  • 华南地区:广东(下游加工集中)

🔹 龙头企业:

公司名称

所属集团

年产能(万吨)

备注

恒力石化

恒力集团

1,000+

国内最大PTA-PET一体化企业

荣盛石化

浙江石化

900+

浙江石化一体化龙头

桐昆股份

民营

600+

聚酯纤维领军企业

新凤鸣

民营

500+

浙江另一大聚酯龙头

仪征化纤

中石化

300+

国有体系骨干企业

🧲 五、ABS

🔹 主要企业分布:

  • 华东地区:江苏、上海、浙江
  • 华南地区:广东(终端消费集中)

🔹 龙头企业:

公司名称

所属集团

年产能(万吨)

备注

LG甬兴(宁波)

LG化学合资

60

韩资主导,高端产品多

奇美实业(江苏)

台湾奇美

60

ABS全球龙头之一

中国石油抚顺石化

中石油

30

国企老厂

万华化学

民营

40

新进入ABS领域

乐金化学(广州)

LG化学

40

华南市场主力

☀️ 六、EVA(乙烯-醋酸乙烯共聚物)

🔹 主要企业分布:

  • 华东地区:江苏、浙江、福建(光伏膜集中地)

🔹 龙头企业:

公司名称

所属集团

年产能(万吨)

备注

东方盛虹(斯尔邦石化)

盛虹集团

30

国内最大EVA生产商

联泓新科

民营

10

EVA光伏膜专用料领先

台塑宁波(浙江)

台塑集团

20

台资背景,技术先进

福建古雷石化

中石化

30

新建装置

中天合创

中煤+中石化

10

煤制烯烃配套

🛠️ 七、PA6 / PA66

🔹 主要企业分布:

  • 华东地区:江苏、浙江、山东

🔹 龙头企业:

公司名称

所属集团

材料类型

年产能(万吨)

备注

神马股份

中国平煤神马

PA66

40

国内唯一己二腈自给

中石化巴陵石化

中石化

PA6

30

国家级尼龙研发基地

南京诚志永清

民营

PA6

20

己内酰胺路线

阳煤化工

国企

PA6

20

山西煤化工转型代表

万华化学

民营

PA6/PA66

10

正在布局工程塑料产业链

📡 八、PC(聚碳酸酯)

🔹 主要企业分布:

  • 华东地区:江苏、浙江、山东

🔹 龙头企业:

公司名称

所属集团

年产能(万吨)

备注

鲁维化学

民营

20

国内最大民营PC企业

万华化学

民营

25

自主工艺,逐步放量

科思创(上海)

外资

20

德国品牌,高端市场

帝人(南通)

日资

10

高端光学用PC

浙铁大风

国企

10

浙江国企背景

📦 九、POM(聚甲醛)

🔹 主要企业分布:

  • 华东 & 华北:江苏、山东、河南

🔹 龙头企业:

公司名称

所属集团

年产能(万吨)

备注

云天化

国企

15

国内最大POM生产商

开封龙宇化工

河南国企

10

煤制甲醇路线

神马股份

中平能化

5

尼龙产业链延伸

鲁维化学

民营

5

多元化工产品线

📺 十、PS / AS(SAN)

🔹 主要企业分布:

  • 华东 & 华南:江苏、广东、浙江

🔹 龙头企业:

公司名称

所属集团

年产能(万吨)

备注

中石化镇海炼化

中石化

40

PS生产中心

惠州中海壳牌

中海油+壳牌

30

合资外企

扬子巴斯夫

中德合资

20

SAN产品领先

利安德巴塞尔(宁波)

外资

20

高端PS供应

盘锦乙烯

中石油

20

北方PS基地

📝 十一、OPP(取向聚丙烯薄膜)

🔹 主要企业分布:

  • 华东 & 华南:江苏、浙江、广东

🔹 龙头企业:

公司名称

所属集团

年产能(万吨)

备注

佛塑科技

民营

15

华南薄膜龙头

大东南

民营

10

浙江包装膜代表

裕同科技

民营

10

包装印刷一体化

恒瑞新材料

民营

8

OPP薄膜专业厂商

📌 总结建议

如果你正在从事:

  • 采购:可优先联系万华化学、恒力石化、中石化、中石油等综合性龙头;
  • 投资:关注新能源材料相关企业如东方盛虹、神马股份、鲁维化学;
  • 区域布局华东地区(江苏、浙江)是大多数聚合物的核心产区,其次是华南(广东)和西北(煤化工区)
分享到:
没有账号? 忘记密码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