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场”反内卷”的逻辑能发酵吗?

近期“反内卷”政策逐渐强化,在过剩和通缩的背景下,是个长期的投资逻辑吗?转一篇网上的分析,真的感谢那些敬业且愿意分享的人啊。

1、反内卷政策演化脉络与背景分析

政策演化时间线:反内卷政策自提出后逐步强化。2024年7月30日会议首次提出,措辞为‘强化行业自律,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,畅通低效产能退出渠道’。2024年12月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25年工作时,措辞升级为‘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’,提出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,意识到地方政府是行业内卷重要因素。2025年两会再次提及。2025年7月1日财经委员会专题会议(亲自主持)提出6条具体措施,包括治理低价无序竞争、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,以及规范政府采购和招投标公平性审查、规范地方政府招商引资、引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等。

政策强化触发因素:政策强化与工业企业盈利状况相关。截至2025年6月,PPI连续33个月同比负增长,为历史第二长,仅次于2012 2016年供给侧改革前期。当前工业企业盈利水平与供给侧改革前相当,这是政策强化的直接触发因素。

·政策执行逻辑:反内卷政策从行业自律转向规范地方政府行为,因民营企业主导的行业内卷背后有地方政府输血,如光伏行业。2025年6月29日,头版批评部分地方盲目追风口、铺摊子、上项目导致重复建设,以及搞补贴竞赛打造政策洼地。若地方政府收敛此类行为,暂停不合理补贴和重复性招商引资项目,对表面以民营企业为主导的行业也有明显反内卷效果。

2、新能源领域反内卷投资机会分析

光伏行业紧迫性与逻辑:

光伏行业产能过剩幅度超50%,在新能源方向中需求最为低迷,2025年第三季度进入需求淡季。若靠市场化洗牌,过程漫长惨烈,需供给侧改革盘活产业。光伏是中国新能源及出口‘名片’,主要出口欧美。2025年8月将与美国进行新一轮关税谈判,新能源是重要筹码。海外新能源自供率低,中国新能源低价易被指‘低价倾销’,政策约束提价利于谈判和产业链盈利。当前行业困境凸显政策迫切性:硅料价格从2024年10月4万+/吨降至2025年3万+/吨,头部企业接近现金成本线;光伏公司股价从2倍PB降至1.5倍PB。若无政策干预,可能引发裁员、破产及地方政府债务等问题。

政策落地路径与投资方向:政策落地分两步:先通过能耗等指标界定落后产能,再结合供需约束开工率。光伏上游多晶硅库存超3个月,可能通过国家收储、成立基金消纳库存,资金来源待探讨。投资优先上游原材料(如硅料),因其涨价弹性大且亏损;其次是组件环节,受益于上游价格回暖。重点标的有通威、晶澳、晶科等。

锂电与电动车进展:电动车领域,比亚迪宣布2025年7月1日起减少折扣,价格战放缓,产业链压力缓解。锂电产能过剩约30%,需求增速优于光伏,政策实施难度低。锂电政策主要约束无序扩张项目,放缓产能增速,通过需求增长消化产能。投资优先级为光伏>电车>储能。

3、建材行业反内卷进展与投资方向

水泥行业自律与产能收缩:水泥是建材反内卷重点。政策上,2024年10月底工信部发布水泥玻璃产能置换新规,水泥协会召开自律推进会,强调强化自律、防恶性竞争,错峰生产是自律抓手。产能上,2025年预计3 4亿吨熟料产能补指标退出,供给或收缩。盈利上,接近2015年底部,2024Q4 2025Q1连续两季盈利改善。投资推荐海螺、华新、华润建材科技、塔牌和上峰。

玻璃行业减产与盈利预期:玻璃分光伏与浮法两类。光伏玻璃,2025年3 4月抢装后需求降、价格低,企业多亏现金流;7月初,中建材、福莱特等企业减产超15%,若供给收缩,盈利或改善,关注新易光能、福莱特、凯盛新能。浮法玻璃与地产关联大,中小企业亏现金流,头部盈亏平衡;在产容量15 16万吨,3万吨窑龄超10年冷修概率大,若冷修,供需或改善,关注齐斌、南玻。

消费建材提价趋势:2025年消费建材中防水和涂料有提价预期。防水涂料,6月底民建产品发布提价,7月执行,提价3% 13%,卷材不超7%;公建端科顺已提价,其他企业或跟进。涂料领域,三棵树、北新旗下嘉宝莉等有涨价预期。防水行业底部企稳,6月头部企业提价,工程端扩散,提价或顺利,三季度行业或改善,推荐北新、宇宏、科顺。

4、钢铁行业反内卷趋势与标的推荐

政策背景与企业响应:钢铁行业反内卷是重要趋势,自年初起政策信号明确。发改委、行业协会多次提及,2025年5月国资委批评部分钢企在2024 2025年一季度现金流亏损仍扩产的无序竞争行为;中钢协点名6家产量调控不力钢企。2025年5 6月,钢企利润改善但未扩产,表现出产量调节默契。河北唐山因环保要求高炉企业30%幅度限产两周,反映企业对减产认可度高,预计其他省市跟进,下半年产量或环比下降。

供给优化路径与利润展望:钢铁行业供给优化包括治理无序竞争和推动落后产能退出,落后产能以环保绩效指标界定,涉及超低排放改造、碳排放量测算及纳入碳市场配额基准量准备工作,基础已具可行性。压减冶炼环节过剩产能将对铁矿石价格施压。2025年底西芒渡铁矿投产后,国内钢铁行业产业链溢价和利润分配能力有望提升,行业利润或走阔。

标的推荐逻辑:标的选择上,低估值板材类标的及头部企业。低PB的板材类如新钢股份、华菱钢铁,受益于行业反内卷;头部企业如宝钢股份,受益于行业集中度提高。

5、有色行业反内卷下的品种机会

工业硅价格与产能变化:工业硅方面,2025年初价格约1.1万元/吨,年内下跌约20%-25%,前段时间跌至10000元左右,已跌破大部分企业的现金成本。近期价格明显反弹,主因北方部分企业减产约20台设备,致行业开工率下降,后续几个月将减产。当前工业硅整体市场约50万吨,处历史高位。合盛硅业,其在新疆有120万吨产能,电耗比约80%,成本优势显著,当前价格下仍可盈利,预计此轮反弹弹性大。

铜冶炼环节成本优势:铜冶炼环节,2025年增速突出,前几年增速2-3%,今年超5%。叠加产能投放超预期减产,盈利改善明显,散单已跌至负40美金以下。海外多家铜冶炼厂因铅酸电池价格低、收益差而减产;国内头部企业通过内部成本管控及硫酸价格上涨增强抗周期能力,硫酸价格从年初300多元/吨涨至600多元/吨。铜矿资源率更高的企业,如铜陵有色,今年矿端有增量,A8U项目2025下半年投产,2026年产能将有较大提升。

6、化工板块反内卷投资逻辑与标的

有机硅供需格局转换:从供给端看,2021年末有机硅行业高景气带动新一轮产能扩张,截至2025年,国内有机硅DMC产能约320万吨,较2021年的170万吨接近翻倍,快速增长导致行业盈利摊薄,部分新规划产能推迟甚至取消,2025 2026年暂无新增产能。海外有机硅产能约110万吨,集中在道康宁、德国瓦克等企业,道康宁因经营压力大收缩海外产能,转向国内上游原材料供应;日本信越终端产品销售占比高,经营压力小。整体海外产能呈稳定或缓慢收缩状态。需求端,过去几年有机硅表观需求增速超两位数,部分年份超15%。当前新增产能已结束,供需进入转换窗口期。年初行业厂商讨论的自律行动受关税等影响未达预期,随着反内卷推进、上游工业硅形成成本支撑及需求向好,预计有机硅板块将底部反转。标的方面,重点关注东岳硅材、新安股份、兴发集团。

农药行业整合趋势:2023 2024年农药行业处于下行及去库存阶段,2025年去库存基本完成,采购需求持续恢复,一季度行业盈利环比改善。但多数农药品种仍产能过剩,需解决。行业整合驱动因素包括:反内卷政策(如一证一品)推进,以及近期行业事故频发使安全环保监管收紧,加速老旧及不合规产能退出。当前农药行业所处节点与2015 2016年供给侧改革时相似,正从去库存转向去产能阶段,行业将进入整合期,龙头企业有望强者恒强。以扬农化工为例,2016年供给侧改革时其优加基地快速推进,与行业拉开差距确立龙头地位;2025年行业新一轮整合,公司辽宁基地快速建设,龙头地位将进一步稳固。

新能源材料底部机会:2025年上半年,新能源相关材料(电子、能源、生物、泛工业类)中,电池和光伏材料涨幅最差。以磷酸铁为例,2021年需求爆发价格最高涨至27000元/吨,2024年因供需失衡跌至10000元/吨左右,行业开工率下行,目前多数产能亏损,新增项目多推迟或取消。但下游需求良好,后续具备成本及技术优势的企业有望率先走出底部,上游具备产业一体化配套的企业,如川恒股份、云天化、兴发集团、云图控股、新洋丰。电解液方面,2025年上半年磷酸铁锂电解液价格围绕18000 22000元/吨波动,处于近三年低位,新宙邦等公司。

7、煤炭行业反内卷供需格局改善

焦钢产业链利润传导:反内卷改善焦钢产业链供需格局,影响利润传导。焦煤利润与钢厂利润强绑定,若钢厂利润修复,产业链将高质量发展,提升对主焦煤品质要求,减少恶性竞争,利于优质生产商利润释放,也会重新锚定优质主焦煤价格。焦煤定价采用2+2、4+4机制,由钢厂与煤企结合行业景气度制定。产业链向好推动焦煤企业发展,推荐山西焦煤,其有成本和煤质优势。

动力煤供需边际变化:煤炭行业反内卷优化动力煤供需。需求端,化工用煤两位数增长,钢铁需求超预期,建材和电力略低预期;6月上旬和中旬发电量同比修复,火电单旬度转正,叠加季节性因素,下半年电煤需求上行,带动整体用煤环比修复。供给端,秦皇岛5500大卡动力煤价600出头,国内高成本矿井和海外煤矿亏损,反内卷使落后产能减产,供给侧修复。供需改善和季节性因素将推动动力煤价格上行。投资推荐高股息的中煤能源,弹性标的晋控煤业和新基能源。

运价对煤价的支撑:运价影响煤价。今年二季度铁路运费下浮、汽运内卷,运输成本下行致煤炭到场价探底。反内卷下,Q3-Q4运输旺季将使运价成为煤价抬升的边际成本支撑。

8、石化行业反内卷供给收缩机会

炼化烯烃产能退出:炼化烯烃领域供给端呈现收缩趋势。从地炼产能来看,2024年初山东地炼开工率约60%以上,到2025年初降至40%以上,主要因两方面因素:一是2024年起消费税征收趋严及后续改革,加大了地炼经营压力;二是2025年初美国对风险油种加大制裁,国内依赖伊朗油、俄油的地炼成本端竞争力丧失,叠加反内卷政策推动,地炼退出进程或快于预期。地炼退出利好成品油与芳烃,而烯烃方面,全球供给同步收缩,欧洲、日韩因电厂厂龄老、天然气成本高进入退出周期,国内烯烃新增产能投放也慢于预期。

原预计2024 2026年烯烃年复合增速超10%,但2024年底实际增速仅6 7%,主要因国央企项目(如中石油、中石化)因考核变化、盈利低迷选择推迟,转向提高上市公司分红。当前油头丙烯已恢复正盈利(过去一年亏损)。投资标的方面,中石化、恒力石化2025年业绩修复预期明显,二季度表现不差,尽管4月受亏损影响,但6月油价上涨大幅抵消损失,三四季度随油价中枢回落,业绩将持续修复。

PDH项目放缓影响:PDH(丙烷脱氢)项目因成本压力投产放缓。国内约50%以上丙烷来自美国进口,2025年4月后中美贸易问题导致美国丙烷进口关税提高,若转向中东采购,中东现货价格已大幅上涨,PDH企业成本竞争力丧失。此前PDH虽自身不盈利,但下游产品盈利可支撑产业链整体收益,当前PDH环节已难盈利,叠加反内卷政策及行业自发选择,PDH后续投产将放缓或降速,对丙烯形成较大支撑(当前油头丙烯已恢复正盈利)。

分享到:
没有账号? 忘记密码?